泉州天后宮附近酒店
泉州天后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媽祖廟。宋雍熙四年重陽佳節,媽祖父兄駕舟渡北上,媽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難,救駕身亡。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乾隆后歷代都有重修,可謂歷經了百年滄桑。現在建築群還保存宋代和明清時代的木構建築,1987年由國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后正殿佔地面積635.5平方米,築於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採用花崗岩石砌築,束腰處嵌有浮雕。殿內木樑骨架,立於圓形花崗岩石柱上。門窗彎枋雀替,雕花精細。托木部位有鳳凰戲牡丹等,表現女性神廟。殿內油漆用鍾離及如意相間圖案,殿內礎浮雕,更是琳琅滿目。殿頂築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點,兩端五彩瓷型雙龍戲珠,造型精美。四岔脊頭組合鳳凰圖案,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麒麟等。 後殿,地勢比正殿高出1米多,兩側突出部位設為翼享,左右齋館。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現改為閩台關係史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曾多次舉辦藝術展覽。了解泉州天后宮的方方面面,掌據泉州天后宮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就在TripAdvisor。
全文
搜尋上百個旅遊網站以查詢最優惠價格
排序方式:
- 最超值物業排名會使用獨家的 TripAdvisor 資料來計算,包括旅客評等、我們合作夥伴已確認的空房狀況、價格、預訂人氣、位置,以及個人使用者的喜好和最近查看過的飯店。
- 旅客排名Tripadvisor 最高評級酒店(根據旅客評論)。
- 與泉州天后宮的距離優先顯示距離該景點最近的物業,且在所選日期有我們合作夥伴已經確認的空房。
- 距離泉州天后宮不多於 8 分鐘步行路程的最高評分 4 星級酒店根據 Tripadvisor 於 2月2日 至 2月3日 所得的空房供應狀況
類似目的地附近的飯店
- 清源山飯店清源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晉江下遊東北岸,位於東經l18度30′--118度37′,北緯24度54′--25度0′之間;與發展中的泉州市區三面接壤。距廈門市106公里,福州市196公里。清源山自然景色秀麗,人文景觀繪萃,尤以山上泉眼諸多別稱“泉山”,因山高入雲稱“齊雲山”。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稱“三台山”。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岩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最負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我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掌握泉州清源山最新奇的旅遊資訊,了解最真實的網友點評,預定最便宜的舒適酒店,TripAdvisor為您提供泉州清源山全方位的信息。全文
- 清凈寺飯店全文
- 東西塔飯店東西塔化分為東塔和西塔,東塔位於開元寺大雄寶殿前東側,名鎮國塔。唐咸通六年,建5層木塔。宋天禧年間改為13層,紹興二十五年遭火災,淳熙十三年重建。寶慶三年,改建成7層磚塔。嘉熙二年,僧本洪改建為石塔,只造一層,后僧法權續建到第四層,天竺講僧天錫續建第五層和塔尖,前後共12年。塔為花崗石仿木八角攢尖頂樓閣式建築。塔蓋上有鐵香爐、銅寶蓋,塔頂的八角翹檐角鐵鏈和塔剎相鈎連,塔剎尖頂裝上沃金葫蘆。塔身分為外壁、外走廊、內迴廊、塔心柱等部分。塔內中心部位為石砌八角形塔心柱,外為迴廊,塔心以橫樑、斗拱與塔的外牆相連結;外壁正面設四個門,側面設四個龕,門龕位置逐層互換,以減少上層壓力;門的兩旁各刻有高2米、寬1米的武士、天王、金剛、羅漢、天神、佛弟子等浮雕造像,龕的兩旁則刻服飾、姿態、武器、表情各不相同、個性鮮明、形態逼真的雕像,五層共80尊。環塔身有檐廊,廊外有平座扶欄。塔基上有須彌座,直徑18.5米,周長60米,高1.50米,束腰部分用輝綠岩浮雕佛傳圖像40幅,雕工精細。全塔通高48.24米(底層高7.37米,二層7.19米,三層6.73米,四層6.22米,五層8.05米,塔剎11.18米,基座直徑1.50米),共用大柱40,大小梁各40,大斗192,小斗440,大拱112,小拱80,全用巨大的花崗岩石雕成。西塔位於大雄寶殿前西側,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年間,建7級木塔,號無量壽塔,宋政和四年改名仁壽。紹興二十五年遭火災,淳熙年間改建為磚塔。紹定元年,改建為石塔,至嘉熙元年完工,先東塔十年而成。規制和東塔同,略小於東塔,高44.06米(底層6.63米,二層6.79米,三層5.80米,四層5.65米,五層8.59米,塔剎8.29米,基座直徑2.31米)。石雕工藝比東塔簡樸,各層門、龕兩旁也有雕像80尊,形態各異,線條粗獷,服飾單純(大多為僧衣),須彌座束腰部分石刻都是花草禽獸之類。東西塔是我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西街泉州開元寺內。歷經風雨侵襲,地震搖撼,仍屹然挺立。它表現了宋代泉州石構建築和石雕藝術的高度成就,成為泉州古城的獨特標誌和象徵。來看東西塔大揭秘,尋找新奇的東西塔旅遊攻略,展現不為人知的東西塔風景, TripAdvisor期待你的加入,並與你共同探索真實的東西塔。全文
- 通淮關岳廟飯店通淮關岳廟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塗門街,俗稱塗門關帝廟,主祀關羽,民國三年 (1914年)增祀岳飛,故改現名。是祭祀文(孔子)武(關羽)聖的著名古迹,也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通淮關岳廟現存廟宇為民國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進行全面整修。廟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義廟三座並排的廟宇組成,均為三進,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民國三年(1914年)大規模重修時,將三義廟前殿退後同主殿的前殿並列,使三座神廟連成一體,形成結構對稱,廟形壯觀的建築群。修復后的殿宇,裝飾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龍雕,造型各異,其間配有花鳥走獸,體現閩南古建築的藝術風格。主殿為武成殿,面闊三間、進深五間,單檐硬山頂,穿斗式木構架。正位左祀關聖帝君(關羽),右祀岳武穆王(岳飛)。以張飛、趙雲、王浚、謝玄、韓擒虎、李靖、郭子儀、王彥章、曹彬、狄青、徐達等歷史上24位名將為從祀。左旁崇先殿,祀關帝曾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右旁三義廟,祀劉備、關羽、張飛,配祀諸葛亮、趙雲。其後進原為平屋,現改建為三層樓房,仿古裝修。廟中現存文物,碑刻有:清乾隆四十三年官獻瑤撰的《重修泉郡通淮街關帝廟碑》和乾隆四十二年重修通淮關帝廟收支情況的石刻,清咸豐七年的《關聖帝祖塋碑記》、《立看守碑》,嘉慶二十四年台灣林光復所書石刻,道光二十年蘇廷玉書的《關帝覺世真經》。廟門外兩壁嵌有石刻兩方:左刻宋米芾書詩一首,右刻明董其昌書詩一首。廟內還保存着朱熹題寫的“正氣”、張瑞圖題寫的“充塞天地”及近代蔡浚書“鼎漢立宋” 等匾額。楹聯有“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公平正直,入門不拜無妨”等。通淮關岳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光瀏覽,親歷通淮關岳廟的網友都曾發出過怎樣的讚歎呢?來看TripAdvisor網友對通淮關岳廟的真實點評吧。全文
- 洛陽橋飯店全文
- 泉州府文廟飯店泉州府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結構。面闊7間35.3米,進深5間22.7米,斗拱抬梁式木結構,以48根白石柱承托,正面有浮雕盤龍檐柱8根,風格古樸,在全國現存文廟中甚屬罕見。殿前砌露台,台明嵌有仰蓮、復蓮、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輝綠岩石浮雕。台下通道、拜庭,兩旁古榕垂蔭,庭外為半月形泮池。上有元代建的泮橋,梁式石構,中部拱起,兩邊有石構護欄。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築有東廡和西廡,全長112米,寬10米。兩廡前正中為大成門三開間,二進深,左為金聲,右為玉振,三門聯成一體,寬60米,深10米。門外為露埕寬66米,深60米,可容數千人,左右為禮門、義路。西面臨中山街建有泮宮門。廟東有明倫堂七開間,寬36.8米,五進深21.4米,前有寬深36米的露庭,東西兩書齋,庭前有方池寬29米,長43.8米,中有4米寬的石橋,圍以石護欄。外為育英門,再往東原存有尊經閣和名宦、鄉賢祠等建築。泉州府文廟始建於唐開元末年,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孔廟於此,七年(982)建為州學,后又遷他處,大觀三年(1109)遷回,南宋紹興七年(1137)重建。其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繁華的商業區中心地段、鯉城區中山中路泮宮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是東南地區名聞遐邇的最大的文廟建築群;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閩南古建築藝術的有機結合。來看泉州府文廟大揭秘,尋找新奇的泉州府文廟旅遊攻略,展現不為人知的泉州府文廟風景, TripAdvisor期待你的加入,並與你共同探索真實的泉州府文廟。全文
- 福建泉州承天寺飯店福建泉州承天寺位於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對面南俊巷東側。原為五代節度使留從效的南花園。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957年—958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其規模僅次於開元寺,為閩南三大叢林之一。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台”兩字,故又名月台寺。承天寺屢修屢廢,歷經千年,建築規模卻越來越大,與開元寺、崇福寺並稱為“泉州三大叢林”。鼎盛時期殿宇曾達40多座,海內外許多名僧大德出其門庭。文革期間寺宇大毀,彌勒殿、法堂、鐘鼓樓、廊廡及山亭塔幢等等被毀,其他則用作民宅、辦工廠。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承天寺是85年在原址重修的。承天寺環境清幽,頗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鬧市難得的一片園林緣地。被稱為“城市山林”的十奇景分別是:偃松清風、方池梅影、捲簾朝日、榕徑午蔭、塔無棲禽、瑤台明月、推蓬雨夜、嘯庵竹聲、鸚歌暮雲、石如鸚鵡。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將這十景加以總結,寫有“十奇”詩七律十首,后明書法家張瑞圖將這十景書刻於碑文,傳之後世。但也有人認為“月台倒影”、“一塵不染”、“梅石生香”各為十景之一。了解福建泉州承天寺的方方面面,掌據福建泉州承天寺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就在TripAdvisor。全文
- 老子塑像飯店全文
關於泉州天后宮附近飯店的資訊
泉州泉州天后宮附近的飯店 | 泉州泉州天后宮附近有 328 家飯店 |
---|---|
泉州天后宮附近的飯店評論 | Tripadvisor 有 9,640 則鄰近飯店的評論 |
泉州天后宮附近的飯店照片 | Tripadvisor 有 5,204 張鄰近飯店的照片 |
距離最近的住宿 | 0.16 公里 |